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终端与服务群众的前沿,由于不必要的会议文件、检查考核、过度留痕,使得基层忙碌于资料的堆砌、脱离实际的指标下疲于应付,甚至弄虚作假。使得基层工作效率与质量打折扣,干部的身心也备受煎熬,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亦在无形之中被削弱,要大力破除形式主义“重负”,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。
以真抓实干为出发点,树立减负增效的“风向标”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,需精准发力。会议精简上,严控数量、规模与时长,“无会周”“无会日”等制度可资借鉴,为基层释放实干时间。文件管理层面,削减不必要发文,提升文件质量,倡导精炼务实文风,杜绝“文件旅行”现象。检查考核优化时,构建科学体系,聚焦工作成效,以实地查看、群众问询等取代过度的台账依赖,助基层挣脱“材料苦海”。
以转变作风为关键点,划清担当作为的“边界线”。根治形式主义,思想作风转变是关键。在思想层面,应借助主题教育、培训研讨等契机,重塑党员干部的价值观,端正一些部门的政绩观,使其领悟形式主义的桎梏,真正服务群众、助力基层发展。从基层实际出发规划工作,减少不必要任务摊派。强化对基层干部的关怀,健全容错纠错机制,打消其顾虑,激发担当精神与创新活力。
以推动发展为落脚点,描绘基层治理的“新蓝图”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长期战役,需各方协同、久久为功。建立长效监督机制,强化对形式主义的监督问责,对违规行为及时曝光处理,形成震慑。持续推进宣传教育,让干部深刻认识形式主义危害,凝聚抵制共识,营造良好社会氛围。唯有破除形式主义,基层干部方能卸下重负,专注为民服务,筑牢基层治理根基,激活基层发展动力源泉,使基层真正成为连通民心、推动发展的有力支撑点,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稳步前行。